首页 |期刊 |艺术家 |展览 |培训 |画廊 |读编往来 |投稿 |订阅杂志 |联系我们
用户:密码: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中国书画》全国各地代售点
与道俱往——中国代表性人物画名家...
“墨者乐春”《中国书画》名家作品...
芒鞋不染——纯空法师新作展暨“国...
《中国书画》杂志社邀您进入“书画...
杨晓阳大写意理论研讨会在《中国书...
  推荐阅读
书画同源
明治世废汉字议
临书一得
尤伦斯走了,股票来了
无私的捐赠 永远的奉献
  下期预告 更多>>

 
 

古代作品

吴湖帆鉴藏古代书画专题(上)

时间:2016-02-25  09:30:00 | 来源:中国书画


近现代书画鉴定学科的奠基者

                                                         ——吴湖帆与20世纪上半叶的书画鉴藏活动(上)

◇凌利中

 

 

   

[清]金农  隶书摛藻发议六言联
纸本  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摛藻期之鞶绣,发议必在芬香。肯堂五兄先生招饮,书此为赠。杭郡金农。
钤印:金农之印(白)  生于丁卯(朱)  梅影书屋(朱)  吴湖帆潘静淑珍藏印(朱)  吴湖帆珍藏印(朱)

 

    20世纪之中国,无论是传统文人的价值观,还是其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现状,皆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其间,欧风东渐,古今交汇,诸般思潮应运而生,体现于古代书画鉴定领域,作为传统意义上的画学研究,亦有融贯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之趋势,系现今美术史学科形成与独立之转捩。因此,总结、梳理其间得失利弊,其迫切性与意义之重要,在当下尤显突出。
  可以说,主要活动于20世纪上半叶,集创作、鉴藏与研究三位一体的梅景书屋主人—吴湖帆(1894-1968,初名燕翼)之成就,不仅于其同辈中属佼佼者,其核心地位与巨大影响,更如王时敏(1592-1677)〔1〕于清初画坛之情形。研究吴氏其人及其一生之鉴藏活动,对于链接、夯实20世纪上半叶古书画流传聚散史实细节,理解、厘清百年间传统与现代研究方法演变脉络,其特殊价值不言而喻。本文从吴湖帆与20世纪上半叶的公私鉴藏、吴氏本人的鉴藏以及其鉴定方法与当今书画鉴定学科的关系等三方面试作梳理与探讨。
    一
  20世纪上半叶之际的大规模文物聚散,是当今海内外各大公私收藏机构格局定型前的最后一次整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以海上吴湖帆为代表的古书画鉴定家,恰逢其时地见证并经历了这个历史性的聚散整合,他们所达到的卓越鉴赏水平更与这个特殊时代密不可分。
  纵观中国古书画鉴藏史,自12世纪以来,宫廷与民间始终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唐宋鉴藏主要围绕宫廷展开,元代(1279-1368)以降,随着文人画逐渐成为绘画的主流,引导了其后包括明、清两大收藏主体的产生(即皇家与士大夫)。其中,明代(1368-1644)主要围绕私家鉴藏,尤以江南一带士大夫为主,而宦官、宗室与富商的涌入,亦成为明代鉴藏的一个特色。明代中晚期的士大夫以及书画鉴藏家,则构成了整个明代的鉴藏主流与中坚,如“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以下简称“特展”)上展出的吴湖帆旧藏赵雍《青影红心图》轴系文徵明、项元汴递藏珍品。
  而明末清初至乾隆(1733)以前的书画收藏,也延续了明代围绕士大夫、书画家与收藏家而展开的特点,尤于清初最为活跃,而书画商之鉴藏活动几乎亦与文人士大夫平分秋色。鼎革易祚后,江南藏品开始大量流向北方,呈收藏重心自南转北之势。此时崛起的一大批寓居京城的高官文人藏家,在文物北移并最终归入乾隆内廷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如特展中吴湖帆题己藏吴伟《铁笛图》卷所言“旧藏真定梁氏(梁清标),旋入乾隆内府”等。相对而言,此期的民间鉴藏活动则有衰微迹象。然如北京琉璃厂等文物市场肇兴,大量古玩商聚集于此,并于乾隆时期趋于繁盛,为一些文人鉴藏家提供了收藏机会。如特展中吴湖帆旧藏南宋《晚景图》轴曾为阮元(1764-1849)于民间所获;宫中所藏,亦有部分为帝王赐予宗室成员、大臣,为之后的外流埋下了伏笔,比如特展中吴湖帆旧藏宋米芾《行书多景楼诗》册,元赵孟頫《行书兰亭序》卷、鲜于枢《行书张文贞行状稿》卷(皆藏台北兰千山馆),宋葛长庚《草书足轩铭》卷(故宫博物院藏),清王原祁《仿梅道人山水图》轴(赐相国英和,见特展)及吴氏所题赵孟頫《行书二赞二诗》卷(故宫博物院藏)等,皆属乾隆至光绪间诸帝赐出者。对此,吴氏亦屡有指出,“乾隆时藏成邸(永瑆)诒晋斋,后归荣邸(绵忆),再归定邸(载铨)。定邸为仁宗(嘉庆颙琰)少子,仁宗最爱之,分府时宫中旧藏所得独多”(题己藏赵孟頫《行书兰亭叙》卷)〔2〕,“光绪间,与孝钦皇后临本一幅同时赐吾乡潘文勤公(潘祖荫)”(题己藏传汤叔雅《梅花双鹊图》轴)等〔3〕。
  这种相对较为集中的情形直至晚清宣告结束。道光廿年(1840)以降,清廷腐败,战争频仍,宫廷藏品最后一次大量流入民间,甚至转向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等海外公私收藏机构。比如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洗劫宫廷和圆明园,尤其是火烧圆明园,将园中所藏历代古书画如宋人《爵士奕叶图》等二百余件焚毁或持向市场变卖。此间资讯,吴湖帆亦颇为关注,“清季光绪庚子(1900)一役,定王笃信拳教,故联军入城,王不幸免,其第亦毁。圆明园一劫,所藏录出,此卷亦其一也。壬申(1932)之春,(余)得于泗洲杨文清家”〔4〕;而“顾虎头《女史箴图》卷绢本原迹,已于民初(1903)游荡英伦(大英博物馆),无从再睹,幸存照相,略具梗概”〔5〕;柳垞亦称,“《宫中图》为周文矩精心之作,数百年来藏之内府,为人盗出国外,现藏伦敦博物院。文物漂流,良可浩叹”(题杜堇《宫中仕女图》卷,上海博物馆藏)。  
    清末民初最大的宫廷书画流散有两次。首先是末代皇帝宣统溥仪(1906-1967,1908-1911在位)随意将藏品赏赐臣工,又监守自盗,大肆窃取宫中书画达一千二百余件。其中一部分为当时所谓的国兵偷去变卖,有的甚至惨遭损毁,大部分则主要于天津、北京等地兜售,为当时诸多画商、鉴藏家如张伯驹(1898-1982)、完颜景贤(1876年赏给举人)、庞莱臣(1864-1949)、张大千(1899-1983)、惠均(1902-1979)、钱镜塘(1907-1983)、谭敬(1911-1991)、张珩(1915-1963)、王南屏(1924-1985)等寻觅获购。这批珍贵的散佚古书画,吴湖帆本人及其友人亦屡有斩获,曾兴奋地记到,“张中《芙蓉鸳鸯》(见特展)二画,皆清内府旧物,在甲子(1924)出宫时至天津售出,余以古物及现金易得,约六千金。据金城管理人说,仲圭等画之柜为廿七号,廿六号柜即狄平子葆贤所有,有王蒙《青卞隐居图》(见特展)与钱选《浮玉山居图》(上海博物馆藏),唐寅、仇英合作《云槎小景》卷(上海博物馆)等”〔6〕,“(吴伟《铁笛图》卷)鼎革后流出,颜韵伯所得,辛未(1931)夏归吾家”〔7〕,“近收元吴仲圭《仿荆浩渔父图》卷子(见特展,吴莹之题本),曾入清内府,鼎革后始流入人间”(见故宫博物院藏吴湖帆1931年《仿吴镇渔父图》扇自题)等。
  需指出的是,自上海通商开埠成为江南商业文化中心后,大批鉴藏家云集沪上,形成了以张珩、庞莱臣、吴湖帆、蒋祖诒等为核心的藏家群体,其规模足与京城对峙,为当时书画聚散重镇,“近日佳书画颇聚沪滨,亦时局使然”(见特展叶恭绰题米芾《多景楼诗》册)。吴湖帆于民国十三年(1924)自苏迁沪,凭借其非凡的书画创作成就及出众的鉴赏眼光,俨然成为沪上书画圈中最具影响力的核心人物。而大量流转沪渎之古书画,多经吴氏寓目赏鉴,其中包括上述诸内府旧藏,如友人张珩所藏刘贯道《消夏图》卷、张彦辅《棘竹幽禽图》轴(皆藏纳尔逊美术馆)、颜辉《钟馗出猎图》卷(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刘元《司马槱梦苏小小图》卷(辛辛那提博物馆)〔8〕、鲜于枢《石鼓歌》卷(大都会博物馆)、元人《双钩竹图》轴(美国私人藏)等,张大千购入的董源《潇湘图》卷(故宫博物院)及《溪岸图》轴(大都会博物馆)、郭熙《幽谷图》轴(见特展)、吴伟《武陵春色图》卷(故宫博物院)、杨文聪《四贤山水图》卷(私人藏)、张风《古木高士图》卷(香港虚白斋)等,弟子王季迁所获王蒙(传)《林麓幽居图》轴(私人藏)、王原祁《辋川图》卷(大都会博物馆)、王翚《仿巨然山水图》轴(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等,叶恭绰所购赵佶《祥龙石图》卷、王诜《蝶恋花词》卷(皆藏故宫博物院),蒋祖诒藏元人楼璹《耕织图》双卷(佛利尔美术馆)〔9〕、倪瓒《江渚风林图》轴(大都会博物馆)、李珩《墨竹图》卷(故宫博物院)〔10〕、唐寅《行书自书诗》卷(上海博物馆)及戴本孝《三绝图》卷(见特展)等,周湘云的米芾《虹县诗》卷(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米芾《行书向太后诗》页(故宫博物院)等,程听彝所藏夏圭《十二景图》卷(纳尔逊美术馆)〔11〕,林尔卿、徐邦达、王季迁递藏的张渥《九歌图褚奂书辞》卷,徐邦达的李升《山水图》卷(皆藏克里夫兰博物馆)等,王伯元的尤求《葛雅川隐居图》卷(大英博物馆)、王原祁《严滩春晓图》卷(波士顿美术馆)、刘期侃《指画花卉图》册(佛利尔美术馆藏)、董其昌《仿巨然山水图》卷(比利时尤伦斯夫妇旧藏)等。其中诸多内府散佚瑰宝,后多经香港流向海外,成为现今欧美、日本等公私机构的重要馆藏。这部分书画有的并无吴氏题跋或钤印,然经其寓目之史实,皆确凿可据。

[明]祝允明  草书李白五言古诗  纸本  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金华牧羊儿,乃是紫烟客。我愿从之游,未去发已白。不知繁华子,扰扰何所迫。昆山采琼蕊,可以炼精液。天津三月时,千门桃与李。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新人非旧人,年年桥上游。鸡鸣海色动,谒帝罗公侯。月落西上阳,余辉半城楼。衣冠照云日,朝下散皇州。鞍马如飞龙,黄金络马头。行人皆辟易,志气横嵩丘。入门上高堂,列鼎错珍馐。香风引赵舞,清管随齐讴。七十紫鸳鸯,双双戏庭幽。行乐争昼夜,自言度千秋。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黄犬成叹息,绿珠成舋仇。何如鸱夷子,散发棹扁舟。西岳莲花峰,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容,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容。萧飒古仙子,吾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泣与亲友别,欲语再三咽。勖君青松心,努力保霜雪。世路多艰险,白日欺红颜。分手各千里,去去何时还。在世复几时,倏如飘风度。空闻《紫金经》,白首愁相误。抚己忽自笑,沉吟为谁故。名利徒煎熬,安得闲余步。终留赤玉舄,东上蓬莱路。秦帝如我求,苍苍但烟雾。郢客吟白雪,遗响飞青天。徒劳歌此曲,举世谁为传。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吞声何足道,叹息空凄然。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容。精光射天地,雷腾不可冲。一去别金匣,飞沉失相从。风胡灭已久,所以潜其锋。吴水深万丈,楚山邈千重。雌雄终不隔,神物会当逢。枝山老人书李谪仙数首。
钤印:祝允明印(白)  希哲(朱)  湖帆鉴赏(白)

    除上述流向海外的古书画外,吴氏更是关注江南一带尤其是沪上大藏家所藏。比如庞莱臣珍藏的董源《夏山图》卷(见特展)、黄公望《快雪时晴图》卷(故宫博物院)、黄公望《富春大岭图》轴(南京博物院),唐寅《梦仙草堂图》卷、吴镇《渔父图》卷(以上二件皆藏佛利尔美术馆),龚开《神骏图》卷(大阪市立美术馆)、钱选《浮玉山居图》卷、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见特展),赵孟頫《楷书张总管墓志铭》卷、倪瓒《梧竹秀石图》轴(皆藏故宫博物院),石涛《黄砚旅诗意图》册(香港至乐楼)、王鉴《虞山十景图》册(苏州博物馆藏)等皆曾过目,对庞氏所藏,吴氏日记虽未一一详列,且庞氏所藏大都亦无吴氏本人题鉴,然据其日记仍可悉知,“余于庞氏画所见十之七八”〔12〕。他如褚德彝、钱镜塘、冯超然、狄平子、孙伯渊、彭恭甫、姚虞琴、林尔卿、徐焕、潘承厚、刘海粟、魏停云、陈子彝、吴璧城等友人藏品,吴氏不仅如数家珍,且多有题鉴,比如本此特展展品:耿平子旧藏的王蒙《青卞隐居图》轴,怀民的元人《百尺梧桐图》卷,孙邦瑞的张远《潇湘八景图》卷、赵孟頫《急就章》册、唐寅《款鹤图》卷,林尔卿旧藏仇英《右军书扇图》轴,王伯元的龚贤《山水十二开图》册,钱镜塘的文鼎《红藕花庄图》轴,潘承厚的弘仁《平冈秋林图》卷,钱镜塘的祝允明《草书李白五言古诗》卷等。
  另一次最大的文物离开紫禁城,则是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民国政府(1912-1949)为避兵火,将宫中所有重要文物自1933年分批南迁寄存上海,1936年又举迁南京故宫新建库房,至1948年,由民国政府总统蒋介石(1887-1975)下令将其中近六十万件文物运抵台湾,其中书画八千余件。需指出的是,对于这批当时国内最为重要的书画珍品,吴湖帆亦十分幸运地于1933年至1937年间得以数次观摩研究:1935年,国民政府应英国政府邀请赴伦敦举办“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吴氏受当时故宫博物院代理院长马衡之邀受聘为专门审查委员会委员,主要任务便是在沪审阅故宫所藏唐、五代、宋元明清书画,前后持续半载,最终选出175件参展品(可参见《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书画目录》);1937年,又两赴金陵故宫库房,为全美展审查展品。因此,可以说,现今分藏北京、台北的两岸故宫旧藏书画巨迹,大多有经吴氏饱览研究,诸如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传燕文贵《溪山楼观图》轴、卢鸿乙《嵩山草堂十志》卷、李公麟《免胄图》卷、李唐《江山小景图》卷、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卷、吴镇《渔父图》轴、王蒙《谷口春耕图》轴、沈周《庐山高图》轴、唐寅《山路松声图》轴等,故宫博物院的赵伯骕《万松金阙图》卷、马麟《层叠冰绡图》轴、王时敏《杜甫诗意图》册、仇英《蕉阴结夏图》轴等。期间,对于藏品真伪,吴氏皆作笔记,撰有《目击编》等,其中对所见两卷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真伪,当时已甚为明确,记道:“乾隆有数十题之多,实非真迹也。”“乃明人摹本,而御题反以为真,黑白颠倒,不胜可惜。”〔13〕1937年再次审查之际,吴氏出于工作需要,秉持“公正”原则,力排众议,“量才使用”,果断舍“弟子”王季迁而荐“年少气勇,虽乏经验,当能实做”之“小友”—徐邦达为助理〔14〕,检选期间所撰“审查稿”,徐氏曾借去“细阅”〔15〕。可见吴湖帆于当时获观古书画之丰富以及其于鉴定界的核心地位。
    二
  历史之发展起伏总有某种相似性,犹如清初王时敏,吴湖帆家族亦是集官宦、文艺于一身。良好之门第,使吴湖帆与王烟客一样,自幼得以进入当时的主流文化精英圈,从艺伊始即受正统文人画学思想之影响(如吴大澂、戴熙、顾麟士、陆恢等);优渥之家境,也为其提供了直面古人原迹的机会(吴大澂、潘祖荫、沈树镛、顾文彬所藏);而其与生具来的末世贵族气质,如同烟客,亦始终贯穿与影响了其一生的鉴藏与创作之审美追求。这些他人无法企及的优势,成就了吴湖帆于20世纪上半叶画坛上的地位,影响几可与王时敏相媲。
  与清初江南鉴藏与书画创作中心的王时敏“西园”相似,“梅景书屋”于20世纪上半叶之地位亦然。这里,不仅是当时古书画聚散鉴藏的重要场所,有着极为丰富的私家收藏,更是最为正统的文人画学之代表。可以说,传世所见于古书画上题跋鉴赏最多的近代鉴藏家,当属吴湖帆。据笔者不完全整理,即获六百余件(附录一)。梳理以吴氏为代表的私家鉴藏活动,对于理解20世纪上半叶之书画鉴藏史无疑也是十分必要的。

[北宋]赵佶  楷书千字文卷  31.2cm×323.2cm  纸本  1104年  上海博物馆藏

 

    (一)梅景书屋之鉴藏历程
  光绪二十九年(1903)吴湖帆父亲吴本善(1868-1921,加三级赏戴花翎,诰授通奉大夫)参予创建的苏州草桥中学与二十一年(1895)苏州怡园主人顾麟士(1865-1930)发起的“怡园画集”,系吴氏从艺生涯启蒙地。草桥中学所创办的“放社”(1910)以举办各种艺术活动为宗旨,吴氏就读期间,接触并受师从陆恢的罗树敏、樊浩霖(1885-1962)两位画家影响,于绘画之特殊兴趣由此崭露;而“怡园画集”则聚集了当时包括担任会长的祖父吴大澂、海派大家吴昌硕以及陆恢、王同愈、金心兰、倪田、郑文焯、费念慈等在内的江南艺坛宿耆,成员们月聚三次,“研讨六法,切磋艺事”,数十年后即民国七年(1917),作为吴湖帆生平的首次公开鉴定也发生在怡园,这次吴氏对王翚画作真伪的成功鉴定并果断以祖父《山水八帧》《盂鼎》拓本易得之举,不仅赢得了前辈王同愈、陆恢等肯定,且其极高的悟性始为业内所认识。此事对湖帆一生影响深远,至晚年仍记忆犹新,为其业画之始〔16〕。
  资料表明,民国四年(1915)暨吴湖帆与潘静淑(1892-1939)喜结连理之年,系其大量购藏伊始。首先,吴潘夫妇分别将各自家传书画文物汇于梅景书屋,其中吴氏秘藏有祖父吴大澂家传的传金湜《双钩竹图》轴(见特展)、沈周《吴中奇境图》卷(西泠2006秋拍315号)、文徵明《虎山桥图》卷(南京博物院)、王原祁《仿倪瓒山水图》轴(上海博物馆)、王鉴《仿范宽关山秋霁图》轴(本展)及金俊明《群芳合璧图》册(见特展)等,传自外祖沈树镛(1832-1873)宋拓《梁萧敷敬妃墓志铭合册》孤本(见特展)等。潘夫人所珍则主要来自乃祖潘祖荫,家传中既有唐佚名《楷书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卅二》、葛长庚《草书足轩铭》卷(故宫博物院)、汤叔雅《梅花双鹊图》轴(私人藏)等法书名画,又有《梅花喜神谱》(见特展)、虞世南《化度寺塔铭》《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明拓《曹全碑》等名帖宋拓。吴潘合璧,可谓强强联合。
  与此同时,夫妇二人志同道合,购藏热情与日俱增,规模亦趋庞大。有迹象表明,吴潘较早的购藏活动为婚后不久:民国七年(1918)暨上析“怡园”鉴定交易后两月,吴湖帆又获购董其昌《戏鸿堂摹古法帖》十卷(现私人藏);自民国十三年(1924)迁居沪上后,夫妇更是利用海上藏家云集、古玩市场繁荣之便,广开求购之门,十余年间所收极多,孤本名拓有:怀素草书《千字文》(故宫藏)、《常丑奴墓志铭》(见特展)、《隋美人董氏墓志》(见特展)、元拓《史晨碑》、明拓《郑固碑》、明拓《礼器碑》、旧拓《张寿碑》、未剔本《魏始平公造像记》《许真人井铭》,颜真卿《多宝塔》《中兴颂》《李玄靖碑》等;法书有唐人《写经敦煌卷子》《妙法莲华经》《法华经》,黄庭坚《酴醾诗》、赵佶《千字文》卷(见特展)、米芾《行书多景楼诗》册(见特展)、赵构《临虞世南真草千字文》卷(见特展)、鲜于枢《行书张文贞行状稿》卷、赵孟頫《行书兰亭叙》卷等;古画如管道昇《墨竹图》卷、董其昌《与吴伟业书画合璧》卷,以及本次特展中吴镇《渔父图》卷、吴伟《铁笛图》卷、陆治《元夜宴集图》卷、王穉登《行书南还诗附马守真水仙图》卷等,规模可观。
  上述情形至1937年抗争爆发后有所改变。乱世之际,南北阻隔,尤其江浙迭遭兵乱,吴氏家族经济来源受到严重冲击,“画兴索然,不独无意搜购,且为米盐所需而典质不少”(吴湖帆)〔17〕。非常之际,吴氏家藏董其昌《昇山图》卷(南京博物院)、王时敏《为奉山图》轴(上海博物馆)、王原祁《仿大痴设色图》轴(藏处不详)等陆续出售变卖甚夥,“专为度岁之资”〔18〕、“备端节度资”〔19〕,或作“避难经费”“易米之需”,无奈之情时常溢于言表,“平生心爱之品出门,几如李后主挥泪别官人,意殊不舍,情实难堪”。此番情形至1938年夏季始有好转:“自后若老莲《六逸》卷(藏处不详)、董题奉常画《春山云影图》,石谷《仿巨然夏山烟雨、关仝溪山晴霭》双卷(以上三件皆现藏上海博物馆,其中《仿关仝溪山晴霭图》卷为本次特展展品),至精神品,及黄子久《富春山》残卷(浙江省博物馆),赵松雪《江岸秋林》二图、仲穆《江深》《草阁》合卷(见特展)、钱舜举《蹴踘图》卷(见特展)、子久《夏山图》轴、南唐解处中《六色牡丹图》(以上二件藏处不详),皆洞心骸目之品,相继归来,于是兵乱之懊乃释。”〔20〕
  据现有资料,梅景书屋之大规模收购活动持续至解放前基本结束,如唐棣《雪港捕鱼图》轴(1939年,见特展)、李流芳《山水图》册(1940年,见特展)、王翚《太华仙观图》卷(1942年,藏处不详)、王原祁《仿梅道人山水图》轴(1943年,见特展)、华喦《婴戏图》册(1944年,见特展)、姜实节《山水并书诗册》(1945年,见特展)、董其昌《行书苏轼重九词》轴(1946年,见特展)、恽寿平《古木寒烟图》轴(1947年,上海博物馆藏)、唐寅《春山结侣图》轴(1948年,见特展)、宋人《樱桃黄鹂图》页(1949年,见特展)等。解放后,吴氏虽偶有收购,如本展中的1950年购入文徵明的《秋声赋图》卷,然已大不如前,鉴藏活动主要围绕家中旧藏或友人藏品居多,如为钱镜塘题清程嘉燧《山水图》轴(1950年,上海博物馆)、为怀民题元人《百尺梧桐图》卷(1952年,见特展)、为孙邦瑞题张远《潇湘八景图》卷(1955年,见特展)、为钱镜塘题陈粲《花茂春松图轴》(1958年,上海博物馆)、为容庚题王铎《草书诗》卷(1959年,西泠2007年秋拍第412号)等。20世纪60年代至其逝世这段时间,可见的湖帆题鉴古画极少,当系时势变化使然。
    ………

(本文节选自《中国书画》杂志2016年第2期“古代作品”栏目)
  

 

 

 
友情链接
数字期刊
合作站点
博看网读览天下喜阅网悦读网龙源期刊网91悦读网VIVA阅读百度艺术百科
版权所有:《中国书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亮甲店130号恩济大厦B座4层   邮政编码:100142
电话:010-63560706   传真:010-63560985   技术支持:15910958576   网站广告:010-63560706-1019
京ICP备090269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