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艺术家 |展览 |培训 |画廊 |读编往来 |投稿 |订阅杂志 |联系我们
用户:密码: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中国书画》全国各地代售点
《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院聘画家...
西安美术学院与《中国书画》杂志社...
《中国书画》杂志社与港澳传媒华语...
《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中心在中国国...
河山溢彩:《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
  推荐阅读
书画同源
明治世废汉字议
临书一得
尤伦斯走了,股票来了
无私的捐赠 永远的奉献
  下期预告 更多>>

 
 

近现代专题

盛气当年—李桦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艺术创作

◇李抗
时间:2016-06-10 09:30:00 | 来源:中国书画


 

 

 

 

    李桦(1907—1995),曾用名浪沙、小泉。广东人。1927年毕业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1930年留学日本,1932年回国任教于母校。1934年在广州组织现代版画会,从事新兴木刻运动。1938年任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理事。1947年受聘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副教授。1950年以来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版画系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等。1996年被中国版画家协会授予“鲁迅版画奖”。著有《西屋闲话》《美术创作规律二十讲》《李桦木刻选集》《美术新论》《木刻的理论与实践》《木刻版画技法研究》等。
  
  
   去年与薛良兄共同策划武汉美术馆“怒吼吧!中国—李桦20世纪三四十年代作品展”,着手整理李桦这一时期艺术活动的相关资料。李桦先生是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坐标,徐冰称之为“中国版画界的灵魂人物”。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李桦刚好与我们这代“80后”处于相同的人生阶段,正当年轻气盛时。推开时空的壁垒,用同龄人的角度来看,那时的李桦太让人感叹。且不谈李桦在这一时期取得的艺术成就,单就他在此人生阶段对待理想及家国安危的态度而言,与我们当下关乎名利、在意享受,对社会略显麻木的状态相比也着实让人汗颜并由衷地自省。
   李桦别名俊英,1907年出生在广东番禹,1927年毕业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怀揣着成为油画家的理想,1930年李桦赴日本留学,进入东京川端美术学校学习绘画。不久之后,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挑起侵华战争,年轻的李桦因此愤而归国,开始了人生中另一段征程。
   战争的阴云笼罩着整个中华大地,中华民族英勇的爱国青年都在以自己的行动为祖国奉献着青春和热血。此时,鲁迅先生也向青年艺术家介绍版画,提倡具有革命性的“新兴木刻运动”。
   鲁迅曾言:“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应该说,新兴木刻从诞生之日起,便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关,它是中国革命文艺的重要组成,是“国统区”美术的主力军。归国后的李桦受到鲁迅先生的鼓励与赞扬,在互相通信中,李桦逐渐引导着广州地区木刻运动的发展方向,并于1934年在广州组织了“现代版画会”,开始成长为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奠基人之一。
   就20世纪三四十年代李桦的艺术作品来看,他在当时的艺术创作,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民族之存亡与民生之多艰,与同时代大多数艺术家山水、花鸟、人体等题材的创作相比,可谓是最前卫乃至最激进的。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现当代艺术展区会展出李桦的《怒潮》版画,因为从社会史的视野来选择现当代美术史上的重要艺术家,李桦是绕不开的。
   1935年,李桦创作了版画《怒吼吧!中国》,这幅中国美术史上极具分量的作品,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最能表现民族危难关头人民疾苦的木刻创作,在今天看来,它仍透射出震撼人心的冲击力:粗犷有力的线条,刻画了一个即将被杀害却在奋力挣扎的中国人,他的身体被枷锁紧紧捆绑,双目被蒙住,肌肉和骨骼都处于极力反抗的状态。简洁夸张的造型,声嘶力竭的怒吼……黑白有力的线条,刻画出民族危亡的困境与国人抗争的决绝。这幅作品如革命导师鲁迅的呐喊一般,却更加形象地呼唤着中华儿女的觉醒与抗争。1936年“一二·九”运动中,青年学生曾大量复制过这幅木刻,用作游行示威队伍中的宣传画,随后,这幅木刻作品在很多抗战刊物上都被反复使用。版画理论家李允经先生曾说:“《怒吼吧!中国》这幅作品在当时美术界的影响力就相当于音乐界的《义勇军进行曲》。”
  

 

李桦  怒吼吧!中国  木刻  1938年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桦带笔从戎,拿起手中的木刻刀参加抗战军队,在第三战区任文职军官。1938年,在武汉一身戎装的李桦同力群、赖少其、王琦等人共同筹备成立了“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并担任理事。八年随军期间,李桦一直未间断木刻的创作,他用手中的刻刀和画笔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浪潮中。这一时期,李桦的创作取材视野比以前扩大了,其创作的木刻、素描、水墨作品不仅有抗战题材还有大量的社会生活的题材,水墨作品《常德门外·清扫战场》《清明时节》《幽居》等都富有浓郁的社会人文关怀。李桦先生以写生的方式让我们看到在战时底层农民生活的状态。虽然这些作品历经战火,大部分已经遗失,现下只剩二十余件,但看到这些精彩的水墨作品,还是打破了人们之前对李桦艺术创作相对单一的认识,它们更加立体地呈现了李桦这一阶段的艺术创作。
   1945年抗战结束后,李桦离开军队到上海,加入到争取民主和反对内战的运动中。在军队时,李桦就对国民党内的腐败不满,这一时期他创作出大量富有斗争性的木刻版画作品。如《怒潮》组画、《粮丁去后》、《里外同心》、《快把他扶进来》、《都市的暗角》等等。这一时期的版画创作是李桦一生艺术创作的巅峰时期。《怒潮》组画是反内战时期的经典艺术作品,也是他个人艺术创作历程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品《起来》是他《怒潮》组画中的最后一幅,前三幅作品《挣扎》《抓丁》《抗粮》表现“怒潮”的起因,而《起来》则表现的是“怒潮”的爆发。尽管作者没有表现“怒潮”的结局,但作品总是联系着时代,那结局早已不言而自明。作者素描功力的深厚,突出了画面的力度,达到了造型的高度准确,同时,他的创作情感始终处于饱满的、燃烧的状态,所塑造的人物极具动感和张力,仿佛要破框而出,紧扣观者心弦。画面表现了社会底层人民力量的强大,并以悲壮、崇高的美学风格震撼着人心。李桦有着对社会独立的判断意识,他用艺术创作鞭笞着当时的社会现状,他身上坚贞不屈的抗争精神与探寻民族苦难根源的执着,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精神的感召力,更在艺术的深度上给人留下无限遐想。


  
       

李桦  怒潮—挣扎  20cm×27cm  木刻  1947年
李桦  怒潮—抓丁  20cm×27cm  木刻  1947年
李桦  怒潮—抗粮  20cm×27cm  木刻  1947年
李桦  怒潮—起来  20cm×27cm  木刻  1947年
  
   1947年,李桦受徐悲鸿之邀任教于国立北平艺专。1954年在中央美术学院负责组建了中国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版画系,并担任系主任长达33年。在组建版画系之前,李桦还教授水墨图画系并兼带美术史论课程,这一时期,他的水墨创作《天桥人物》系列颇有影响,甚至得到徐悲鸿的题赞:“几个南腔北调人,各呈薄技度余生;无端落入画家眼,便有千秋不朽情。李桦先生早以木刻名世,频年以还,益潜心墨画,所写风景人物,无一不精。此为先生教授北平艺专时,课余画平市掇拾之小人物写影,刻划入微,传神阿堵,尤于人物之性格、动作、表情,俱细微体会,而出之以极简约之笔墨,洵高雅之杰作也。以此而言新中国画之建立,其庶几乎。”
在中央美术学院担任系主任期间,李桦将全部的工作重心转向了版画教学,亲自编撰版画教材,推进“新三版”(丝网版画、石版画、铜版画)的学科建设,逐步完善了学院版画的教学体系,至1980年被推举为中国版画家协会第一任主席。终其一生,李桦一直怀抱忧患意识,以艺术的形式,关注人民疾苦,为民族存亡不懈斗争,并作为新中国版画教学的奠基人,为中国美术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对中国当代版画家的艺术创作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责任编辑:宋建华

 

 

 
友情链接
数字期刊
合作站点
博看网读览天下喜阅网悦读网龙源期刊网91悦读网VIVA阅读百度艺术百科
版权所有:《中国书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亮甲店130号恩济大厦B座4层   邮政编码:100142
电话:010-63560706   传真:010-63560985   技术支持:15910958576   网站广告:010-63560706-1019
京ICP备09026929号-1